济源实验小学(西校区)2025年春学段校本研修方案
时间:2025-03-21 作者:shiyanschool

一、指导思想

课程改革为导向,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宗旨,以教师为研究主体,以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,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,立足校本,面向学生,聚焦课堂,多向反思,特色发展。

二、领导小组

 :李海燕        

副组长:赵方方

 :各教研组长

三、研修目标

以探索创新“思行+”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,秉持“思以求真,行以致远”理念,深挖教学中思与行的关联,力求通过研究与实践,形成“教学评一致性”的课堂闭环,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与行动的成长沃土,落实核心素养,提升教学质量。

四、研修模式

(一)以赛促研

“思·行”课堂为切入口,秉持“人人参赛,人人提升”的原则,启动第四届“思·行”课堂大赛。倡导每位教师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的转变,加快课堂转型,构建“学为中心”的“思·行”课堂教学范式。

第一阶段(2 月20日-2 月28日):个人自主研磨

积极探索学校的“思行+”课堂教学模式,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,进行个人自主研磨。

第二阶段(3月3日-4月3 日):教研组微型课赛课

以微型课形式进行组内赛课。教研组长要根据《教研活动规划表》,统筹安排赛课时间、地点、人员、内容等,做到作课、观课、议课全员参与,按时签到。要按要求填写《观课议课记录表》《思行课堂评价量表》,通过集体备课、研课,加强对课堂的二次优化。各项材料负责人当堂收集。

第三阶段(4月7 日-4月11日):校级现场课赛课

各教研组评选出1名教师,参加校级赛课,以现场课形式进行展示。同教研组教师要积极为参加校级赛课的教师进行研磨课。

第四阶段(4月14 日-4月18日):总结提升

利用例会对获奖教师颁奖,利用“小思”学术论坛进行总结提升。

每位教师应按要求积极参加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思行课堂研究活动,45 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每学年的讲课活动,45 岁以上的教师可自愿参加,不参加者不得分。

(二)项目引领

“思行课堂”“作业设计与评价”项目为引领,开展课例研修,构建“思行+”课堂教学范式,及多样化作业体系。

1.教材解读

进行单元教材解读,把握重难点,共同探讨如何突破,并选择重点课例进行集体备课,完成《单元教材解读》。各备课组要形成平时随时研,每月重点研的教研氛围。

2.作业设计

以单元为基本单位,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,精心选择作业内容,开发分层化、实践型、跨学科融合的作业体系,构建“诊断-改进-发展”三维评价模型,完成《思行作业设计》。“单元思行作业”电子版,每月一收集,月底交教导处;纸质作业,每月一装订,学期末交教导处。最终形成校本化作业资源库。

3.课例实践

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课例实践,构建“ 思行+”课堂教学范式,形成课例成果。

4.成果总结

回顾、分析、总结研究过程,形成“思行课堂”“作业设计与评价”项目成果。学期末,各组结合研修成果进行一次汇报交流。每组汇报20分钟,有汇报稿和PPT。

说明:体音美等学科可以根据相关项目,丰富活动形式,开展主题式研修,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。

五、材料要求

1.纸质材料(字体统一,图片彩印):

教研活动计划、教研活动规划表、学习材料、读书交流等;

单周:教材解读、教学设计、观课议课记录、评价量表;

双周:作业设计、教学设计、观课议课记录、评价量表。

2.电子材料(分类命名,月底上交):

每月教研活动照片以“时间+组别+活动”命名,按读书交流、微型课、现场课、集体备课等类别命名。

思行作业以“时间+年级+学科”命名,月底上传小程序。

六、考核评价

每学期末,教导处根据资料查看30%教研组汇报(70%)的方式进行优秀教研组评选。最后由学校进行综合评议,评选出优秀教研组

资料要求如下:各项材料上交应及时,不按时上交的一次扣相关人员 0.2分,不交的一次扣相关人员 1 分。


附件:教研活动地点、时间、主持人、包组领导